静宁县:以信用赋能监管 构建“无事不扰”的绿色营商生态
今年以来,平凉市生态环境局静宁分局在“绿色发展同行、服务执法并重”的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与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以信用为尺,度量监管精度与服务温度,为“无事不扰、高效服务、精准监管”的营商环境注入新的制度动能。
一、信用分级,让审批服务更“贴心”
平凉市生态环境局静宁分局建立以信用等级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完善企业环保信用档案,动态更新监管服务策略。今年以来,总共统计138家企业,其中A类企业6家,B类企业132家,对信用良好、长期守法经营的企业,开通环评“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与全流程服务,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40%以内。针对省市县列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优先服务高信用等级主体,高效破解环评难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核发过程中,同步嵌入信用记录,形成审批与信用联动闭环,让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二、信用画像,让执法监管更“慧心”
平凉市生态环境局静宁分局创新构建“信用+柔性执法”新模式。动态调整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环境管理规范、信用记录优良的6家企业优先纳入,大幅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强化在线监控、用电监控等非现场监管,切实做到“无事不扰”。对清单外企业,则依据其信用状况和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轻微违法且信用良好的主体,推行“说理式执法”,以责令改正、教育约谈为主,给予容错纠错空间,引导自觉守法。同时,依托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结合企业信用评级科学制定联合检查计划,联合公安、住建等多部门开展高效协同执法,避免多头检查,实现“一次查清、一次查准”,执法精准度与效能显著提升。
三、信用培育,让帮扶宣传更“暖心”
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树立诚信理念 践行诚信规范”主题宣传活动,设置生态环境信用体系专题咨询台,向居民及企业发放《甘肃省信用条例》《企业环保信用知识手册》等资料。同时将信用意识培育深度融入企业帮扶与普法宣传,建立重点企业帮扶机制,8名科级干部作为“信用管家”,在收集解决企业诉求、指导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积极宣贯环境信用政策法规,引导企业珍视信用记录。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执法骨干多次深入企业开展专题宣讲,通过剖析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及其对信用的严重影响,生动诠释“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理念。
下一步,平凉市生态环境局静宁分局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擦亮“无事不扰”营商品牌,让信用赋能成为驱动绿色发展的长效引擎,为绘就静宁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注入澎湃动能!
上一篇: 搭建便民为民连心桥 打造帮办代办新常态